发布日期:2025-02-05 12:42 点击次数:87
#图文打卡贺新春#
顶风冒雪,四保临江
1946年12月17日,“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”郑洞国指挥6个师,由西而东向位于南满腹地的临江地区发动第一次进攻。面对敌人的大兵压境,南满领导人决心以4纵全部跳到敌后消灭弱敌,调动敌人。如敌难以调动,则以3纵一部坚持长白山区外,主力亦到敌后。12月18日,4纵按预定计划跳出封锁圈,在安(安东,今丹东)奉(奉天,今沈阳)铁路线两侧连续出击,打掉敌据点10余处,迫使郑洞国将新6军新22师、第71军91师从前线回调。1947年1月2日,北满部队开始一下江南作战,郑洞国不得不将91师及新1军新30师调向北满。就在敌人手忙脚乱之际,3纵在通(化)集(安)铁路线上突然反击,攻克敌据点30多处。战至1月20日,国民党军损兵近5000人后,草草结束了对临江的第一次进攻。
1月30日,国民党军4个师在第52军军长赵公武的指挥下,分三路攻向临江。南满领导人注意到高丽城子方向敌第52军 195师态势孤立,果断集中3纵和4纵1个师展开围攻,一举歼敌2000余人,随后又在三源浦消灭来援的敌207师1300多人。与此同时,深入敌后的第4纵队一部,在本溪、抚顺、桓仁拔掉敌据点多处。至2月8日,南满部队不仅挫败国民党军对临江的第二次进攻,还把本已调往北满的敌91师又拉了回来。
两次进攻临江失败后,杜聿明亲自指挥5个师发起第三次进攻,南满领导人决心乘敌于运动之中将其各个击破。2月16至 18日,3纵主力在阎家街、鹿尾林地区全歼侧翼暴露的敌第60军暂编21师1个团,生俘团长以下1300余人,并击溃来援的一团之敌。21日,3纵挥师南下,奔袭大北岔、德兴屯地,歼灭91师272团及直属工兵营、特务营、炮兵营,以及 195师、第52军2师各一部,毙伤1500人,生俘4980人。在内线歼敌的同时,4纵一部向抚顺、本溪进击,吸引敌3个师于自己周围,有力策应了内线作战。在此期间,北满主力再次渡江南下,国民党军被迫将91师、新22师北调长春、德惠等地,对临江的第三次进攻再次失败。
3月底,松花江即将解冻。杜聿明趁第三次南下的北满主力回渡松花江之机,又拼凑7个师第四次进攻临江。南满部队则以部分兵力牵制其两翼,集中主力歼敌之中路第13军89师。4月1至3日,南满部队以小部兵力且战且退,将敌89 师诱至三源浦西南红石砬子(今红石镇)地区后,趁其立足未稳进行围歼。敌89 师的覆灭,迫使各路之敌仓皇退兵,对临江的进攻又失败了。
在导致东北民主联军赢得四保临江的诸多胜因中,有两个因素令人印象深刻:
其一是严寒天气。在战役过程中,恰值寒潮来临,气温骤降三四十度。无论是内线坚持部队还是外线奔袭部队,都面临行军时“雪深没膝,路也看不见”,作战时“因天气太冷,枪拉不开栓”等困境。几仗下来,很多部队冻死冻伤的人,超过战斗减员。在恶劣的天气面前,东北民主联军提出“天气是敌人,也是朋友”的口号。各部队千方百计克服严寒:有时杀猪,光吃肉不吃皮,将猪皮穿几个小孔扎起来当鞋穿;有的连队把毯子剪成小块包脚,战士们行军时穿单鞋,打仗、放哨时穿棉鞋;天气太冷,枪拉不开栓,战士们就两人合用一床被子,腾出一床来做枪套……
其二,充分利用地形。严寒问题解决后,各部队很快就恢复了“自由”。在4月初的红石砬子战斗中,敌89师打算依托山地固守待援,但冬春交替,山雪融化,国民党军不仅衣装尽湿,更难以构筑坚固工事。东北民主联军抓住机会发起攻击,一举攻入敌阵。又如“二保临江”期间,敌195师一部在高丽城子被歼灭后,对此毫不知情的敌207师 3团企图过来解围,在三源浦遭遇突袭。没等敌人反应过来,3纵9师26团8连迅速抢占三源浦东北面的高地,断了敌退逃之路。为打通逃生道路,敌人以一个营的步兵在猛烈炮火支援下对高地发起猛攻。但8连顽强坚守,连续打退敌人13次冲锋,将高地牢牢控制在手中。敌人左冲右突无望,最终全部覆灭。